Type | 类型: parametric model for Bosto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Host | 地点: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ston, USA
Duration | 时间: 3 weeks | 3星期
Students | 学生: Phebe Dudek, Dessen Hillman, Fei Hong, Jihak Hong, Xing Huang, Shaoyi Liang, Georgios Samartzopoulos, Dicle Uzunyayla, Ana Vargas, Mingxi Zou
Instructors | 教师: Miho Mazareeuw, Nicola Saladino
Course tutors | 教师: Alexander D’Hooghe, Miho Mazareeuw
此次工作坊是麻省理工大学城市建筑学专业中的一门城市设计课程的一部分,旨在以此前城市调研中所研究的城市结构为基础,探索城市结构是如何在动态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划发展成形。哪些潜在的效果会影响到场地的功能?
经济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基础设施的重大调整、海平面上升、全球化等——每个学生在其中选出了一个主题来重划现有的城市设计导则,试图以最有针对性的方式提出多种应对未来变化的可能性。
该工作坊的课题为波士顿市水边地区的重新开发。我们要求学生提出新的城市结构,设置并测试不同的设计参数,预测未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变化趋势。他们以介入的重点与局限为基础,创造出可适合多种范围及规模的新城市形态。此后他们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城市设计导则,探索新的城市形态,以获得适应未来不同发展状况以及不同尺度的灵活性。
他们定义了城市形态形成的逐个关键环节以及设计所涉及的区域范围。
我们将相关参数化设计方法介绍给学生,有助于他们系统性的量化解读、表达、评估和整理复杂的信息,增加设计过程的回应性和适应性。工作坊的进程分成3个阶段:参数化分析,网格化和原型化。
进度表
第一天
-工作坊介绍
-犀牛、蚱蜢软件入门
第三天
-参数化分析入门和重要信息层级的辨识
第六天
-参数化分析阶段评图
-原型设计:城市类型和土地控制系统
第八天
-景观城市学理论及概念
-原型设计:相关参考案例与静态模型 [可变的原型]
第十天
-原型设计:参数化模型与功能范围的定义
-网格化与空间组织
哪一种几何结构能够更好地协调原型的几何功能和场地的局限?
第十三至第十五天
-网格设计与不同测试场景的定义
第十七天
-原型应用与城市生成
第二十天
-终期评图